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2025-08-05 来源:百道网
时间:
在当代文学界,苏童的名字始终与“先锋性”和“南方叙事”紧密相连。2025年5月,这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携47万字长篇新作《好天气》(2025年5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回归公众视野。这部被读者称为"苏童最好的长篇小说"的作品,以咸水塘两岸的城乡变迁为舞台,在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叙事中,构建起一部充满南方水汽的当代寓言。
百道网对话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编辑孙衍,揭开这部11年磨剑之作背后的出版密码。
《好天气》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苏童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
《好天气》聚焦于咸水塘这片充满魔幻色彩的土地,通过讲述塘东塘西两个家庭、三代人跨越二十余年的命运浮沉,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时代变迁下的社会众生相,深刻诠释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在苏童的笔下,咸水塘不仅仅是一方地域,更是时代的缩影与见证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传统而质朴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到90年代外资涌入、社会格局剧烈动荡,这段岁月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挣扎。水泥厂、炭黑厂、硫酸厂等工业符号的兴衰变迁,恰似时代的注脚。
苏童给小说原定的名字叫《咸水塘史》,但他身边的朋友、学生都认为这个名字偏传统和厚重,而且过于聚焦一个区域地名,反而失去了年代小说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吸引年轻读者阅读。苏童讲课间隙和学生聊起,“好天气”本来是小说中一个章节,“书名改成《好天气》后,他们眼里顿时有光了!”甚至有学生贴心想好“推广语”——“不管天气怎样,我都随身携带一本《好天气》”。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的恶化,也就经历了一个从好天气到坏天气再到好天气的过程,书中正是通过20余年的描写记录了这段历史。”小说中,“天气”这一核心隐喻贯穿始终,承载着时代剧变与人性挣扎的双重表达。孙衍解读称,“其实写的就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工业污染,有一种反讽的意思在里面。”
孙衍
咸水塘自然也是一个虚构的名字。这一狭小水域连命名都透着莫名诡异之感,一个“咸”字,映射出此地生态的失衡与异样。当地居民对周遭恶劣环境竟毫无察觉,长期深陷其中却浑然不觉。苏童的作品中,除了历史小说,几乎无一例外会在小说中提到他建立的文学原乡:香椿树街。虽然《好天气》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咸水塘两岸,距香椿树街约800米距离,但仍然多处写到香椿树街,特别是在写到咸水塘的彩色天空时,到了香椿树街会发现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是真正的好天气。这种对“文学原乡”的持续构建,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一样,正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宇宙原点。这一点,在《好天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孙衍为深入剖析这一文学现象,专门撰写了一系列极具深度的文章,如《好天气地名考|香椿树街到底在哪里》等,从不同维度解读苏童笔下的文学地理概念。
这是一部跨越20多年的社会变革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世情荒诞小说。
故事以城乡接合部两个家庭、两个同名女主人,以及一群同龄少年展开,失踪的孩子,离奇的病症,变幻莫测的彩色天空。时代剧变中,城乡融合,两个家庭的命运也发生了反转。弟弟流淌的“绿眼泪”、彩色的天空、祖母的棺材化作游走的凳子等奇幻元素,与火葬改革、外资进驻等写实的年代叙事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编辑团队在处理这类融合场景时,深入挖掘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力求在保留文学性的前提下,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例如,弟弟梦游中会穿越咸水塘来到农村的招娣家、农村招娣家将城里的小男孩当成自家孩子等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含着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这种魔幻与现实交织的笔法,赋予了《好天气》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它不仅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理震撼,更引导大家透过奇幻表象,去探寻隐藏在时代风云背后的人性真谛,理解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迷茫与抗争。
作品中两位同名母亲“招娣”的命运对比,无疑是最具冲击力的亮点之一。孙衍透露,在编辑过程中,他们对女性抗争这一主题的呈现深度进行了反复打磨与精心雕琢。小说里,女性群体对家庭所做出的巨大付出,以及她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通过两个招娣的故事被深刻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塘西黄招娣在孩子失踪后,陷入了无尽的歇斯底里与无助绝望;城里的蒲招娣则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着工作的频繁变迁与生活的无奈抉择。而卖掉弟弟的塘西两姐妹,更是以自杀这般极端的方式,试图缓解内心堆积如山的罪恶感。对此,孙衍表示,这些情节无一不在控诉着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女性对家庭倾力付出,在整个小说里忙前忙后的都是两个招娣,男人的声音总是少的。
在孙衍看来,苏童是擅写女性悲剧的作家,也是最懂女性的作家。他用细腻而敏感的笔触,为所有“招娣”发声,为她们争取应有的尊重与理解。他深入挖掘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将她们的坚韧、勇敢、无奈与挣扎毫无保留地呈现于读者眼前,让每一位读者都能真切感受到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力量与温度,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新书的一次分享会上,苏童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为世界上所有叫“招娣”的女性出一口气。
当孙衍初次接触到《好天气》的书稿时,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很厚,技术很多”。在当下的出版环境中,厚重的书稿往往令人望而生畏,编辑们亦不例外。但苏童早已对初稿进行了大幅删减,将其从原本的100万字精炼至40多万字。苏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初稿经过多次删减才压缩至如今的规模,这一过程也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自我挑战。
为了降低长篇叙事可能给读者带来的阅读门槛,编辑团队在《好天气》中创新性地融入了诸多视觉化元素。苏童亲自手绘的地图,以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将咸水塘两岸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在阅读文字之前,便对故事发生的场所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孙衍透露,全书先后出场的人物共80多个。编辑团队精心绘制的人物关系图,则如同一把钥匙,帮助读者轻松厘清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脉络,更好地把握故事先后发展走向。
面对43.75印张的厚重篇幅,编辑团队在内容编排与章节划分上付出了诸多心血。孙衍指出,尽管作家本身已对章节进行了初步梳理,但编辑们仍从读者阅读体验出发,进行了细微而关键的调整。他们力求使每个章节都拥有鲜明的主题与独立的故事性,同时又确保整部作品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在处理长篇叙事中时空跳跃所带来的阅读节奏问题时,编辑们巧妙地运用小节标题、故事节点等元素,引导读者自然过渡,避免因时空转换而产生阅读上的断裂感与困惑。这种精心设计的编排方式,让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与阅读偏好,灵活选择阅读进度,无论是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还是深度沉浸在故事世界里,都能获得流畅而舒适的阅读体验。
《好天气》中恰到好处的方言俚语与年代特色词汇运用,为作品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孙衍强调,苏童在创作中展现出了极高的语言驾驭技巧,他并未生硬地堆砌大量难以理解的吴语方言,而是巧妙化用,使这些地域特色语言元素能够自然地融入文本,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与理解。
对于年代特色词汇,编辑团队亦进行了严谨考证与细致处理。他们深入研究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潮流等,从歌手唱片发行时间到汽车名称等众多细节,皆力求还原历史真实。如此一来,既保留了作品的原生态风味,又有效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读者都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尽情领略作品所描绘的那个年代的独特魅力。
尽管在短视频等新兴娱乐形式对严肃阅读造成冲击的当下,《好天气》700页的体量或许会对部分读者构成一定挑战,但孙衍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真正喜爱文学的读者,关注点绝非书籍的厚薄,而在于作品能否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灵魂。
为了进一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编辑团队在书籍装帧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采用平装形式,使书籍轻便易携带,同时将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广大读者都能毫无负担地购买与阅读。孙衍坚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作品本身内容优质、富有深度与魅力,就能够吸引读者沉浸其中,忘却外界干扰,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畅游。
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好天气》在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孙衍认为,小说所涵盖的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段历史时期,恰是中国从古典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迅猛与割裂,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传统事物在短短二十余年里迅速消逝,仿佛经历了百年沧桑。在苏童看来,这无疑是献给中国郊区的一首挽歌。
比如小说开篇直接定位了1975年或更早以前殡葬改革,对应的时间线应在江苏推行火葬的试点阶段。早在1956年,由老一辈高级干部提出火葬倡议,简化殡葬方式,但并非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直到1985年,国家才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强制火葬政策。试行阶段,火葬主要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进行。书中最后一个章节写到的迁坟,也是殡葬改革的一环。
孙衍还在《<好天气>里隐藏的时代密码》中举例,《好天气》写的是苏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就是苏州齐门北大街,甚至更往北的地方,这里曾经遍布着水泥厂、硫酸厂、炭黑厂,这些曾经产生巨大污染的工厂在上世纪 90年代环境治理和新兴工业园区兴起的过程中陆续关停。虽然不确定书中的工厂是不是就是现实中的工厂,但它们都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辉煌,最终在时代的浪潮中寿终正寝。
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与生活场景,苏童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编辑团队则在其中提炼出怀旧、伤感、愉悦等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元素,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当下的年轻读者能够跨越时光,在阅读中与那个年代的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基于人性共通性的情感传递,使得作品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也为严肃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例。
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的《好天气》无疑对当代文学创作潮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孙衍指出,苏童早年的先锋文学创作风格,曾影响了无数后来者。而这部新作同样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许多年轻写作者在阅读后,对苏童的文字运用技巧、叙事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由衷的敬佩与迷恋,并从中汲取养分,为自己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苏童作品所展现的独特的文学魅力与思想深度,不仅能够满足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更能激发专业创作者的灵感,引领一波文学创作潮流。在研究探讨与创作实践的相互促进下,推动文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文学天地里掀起层层涟漪,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追梦人。
回首整个编辑历程,孙衍感慨万千,他用“魔幻”一词来形容这段奇妙的旅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识苏童作品,心生向往与敬意,到30年后以责编身份深度参与到苏童新书的出版工作中,这种缘分本身便充满了魔幻色彩。更令他着迷的是,苏童笔下少年视角的独特展现。那些在成年人眼中看似荒诞不经、疯魔怪异的少年行为与想法,在苏童的笔下却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感。
这种打破常规认知的写作手法,恰是苏童作品的独到之处,也让孙衍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不断收获惊喜与感动,仿佛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直击心灵的奇幻之旅。孙衍坦言,尽管最初对这部鸿篇巨制心怀敬畏,可一旦深入阅读,便被其深深吸引,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当你深入进去看的时候,又觉得不过瘾了”。
阅读长篇小说就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人生旅程,需要读者合理规划时间,全身心投入,方能在其中收获真知与感悟。孙衍在阅读过程中,逐渐领悟到苏童作品的独特魅力,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学质感,使其与市面上众多作品划清界限,独树一帜。
在孙衍眼中,苏童是一位极为可爱且独具魅力的作家。他身上有着一种邻家大哥般的亲切与随和。面对媒体采访,苏童不善婉拒,常陷入为难之境,孙衍有时候也会挺身而出,为其解围。凭借对苏童作品的深入研究与独到见解,最令他欣慰与自豪的,莫过于苏童那句发自肺腑的肯定——“你是懂我的”。
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网络媒体平台百道网、百道网微信、帮书店微信,以及百道学习APP和小程序等平台上发布的文章,版权属于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著作权人共同拥有,严禁转载。任何纸媒、网媒或社交媒体需要发布或转载,请与版权专员联系(service@bookdao.biz),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对于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扫描二维码 分享文章
减肥什么东西不能吃bjcbxg.com | 爱做梦是什么原因hcv8jop5ns5r.cn |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chuanglingweilai.com | 返祖现象什么意思hcv7jop6ns2r.cn | 克氏针是什么hcv9jop1ns2r.cn |
生肖兔和什么生肖相冲hcv9jop1ns2r.cn | 为什么会有白头发hcv8jop7ns5r.cn | 空气炸锅什么牌子好hcv8jop0ns4r.cn | 看月经挂什么科hcv8jop6ns7r.cn | 色拉油是什么shenchushe.com |
无家可归是什么生肖hcv9jop1ns8r.cn | 手淫对身体有什么伤害chuanglingweilai.com | 秋水长天什么意思hcv8jop3ns6r.cn | 挂科有什么影响liaochangning.com | 座是什么结构hcv9jop3ns7r.cn |
为什么脚会脱皮hcv9jop1ns8r.cn | 眉什么目什么hcv7jop7ns1r.cn | 虎跟什么生肖相冲hcv7jop5ns0r.cn | 过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cv9jop5ns7r.cn | 孕妇可以喝什么茶xianpinbao.com |